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为汽车所有盛金缘证券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网易汽车11月1日报道作为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共赢的标杆典范,一汽-大众迎来里程碑时刻。
10月30日,一汽-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——一汽(丨)L领航版在长春基地正式下线。这标志着一汽-大众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!

如果说,造车是一场长期主义的马拉松,那一汽-大众的3000万,恰恰是一次长期主义的胜利。
从1991年首台国产下线,从最初的1个品牌1款车型,到目前大众、奥迪、捷达3大品牌30余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,到如今的3000万辆里程碑,一汽-大众的发展,伴随中国中国汽车消费从\"稀缺\"走向\"普及\"。
这条造车路,一汽-大众走了34年。这34年,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砥砺前行、高质发展的崛起过程。
34年里,中国汽车工业,不仅实现了真正现代化、规模化的工业体系建设,甚至在智电转型的时代浪潮中,抢得先机,领航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;34年里,一汽-大众也始终站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外合资合作的前沿,勾勒出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引进到体系输出的完整进化路径。
当下,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激烈竞逐,3000万,是里程碑亦是新起点,背后还潜藏着一道新能源时代合资车企如何转型突围的必答题,这决定了一汽-大众的下一个千万辆,以何种姿态到来。
因此,在这次3000万辆下线仪式上,一汽-大众发布了2030年战略目标以及最新五年规划,对于未来,一汽-大众,无疑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01 转型突围,一汽-大众立下“领先”Flag
站上3000万辆的新起点,一汽-大众又立下了新的Flag,总体目标可概括为:“两高一新,五个领先,十大任务”。

当晚盛金缘证券,一汽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兼一汽-大众党委书记、总经理陈彬宣布一汽-大众正式开启新五年计划,主旨是以“油电混共进全智”为核心,重磅开启新一轮电动化转型。
具体来说,未来五年,一汽-大众将推出近30款全新车型,其中新能源车超20款,并协同大众集团开发中国专属CMP、CSP平台,全方位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。
自2026年起,针对中国市场量身打造,一汽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全新车型,包括6款纯电动车型、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、2款增程式车型及1款燃油车型,在混动车型上则会采用中国市场专属方案,在燃油车上则持续升级焕新智能车。
在技术创新层面,一汽-大众将依托两国九地研发布局,每年将投入约100亿元用于研发,聚焦智驾、软件等智能电动核心赛道,加速技术创新及应用,将开发效率缩短50%以上。
比如:将在中国采用专用的CEA电子电气架构,架构集成度将提升30%,成本下降40%,研发周期缩短30%,具有高算力、高速通信、整车OTA、准L3辅助驾驶能力等等。
在运营模式方面,一汽-大众积极探索全新合资模式,例如,筹备捷达品牌新公司,打造合资品牌本土化运营新范式,引入中国本土优势资源,推动品牌、商品、生态、治理模式全面焕新。
深耕本土之外,一汽-大众还要辐射海外。如何将中国制造的技术优势反向输出全球,是新合资时代中国车企面临的重要课题,当前,一汽-大众已实现0-1的历史性突破。

今年9月,一汽-大众首批整车出口海外,554辆、走出国门驶向中东,三品牌协同加速出海,攻守易势,从“引进来”到“走出去”,未来还要“走进去”,更要“走上去”。
陈彬提到:未来五年,一汽-大众将推动20款国际车型落地,目标实现出口规模突破10万辆,从而成为助推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的加速器,一汽-大众已明确将海外事业作为重要增长极,致力于成为“中国汽车合资品牌出口领先者”。
最终目标为实现“效益、销量、科技、福祉、责任”五个领先的目标:在效益上,保持行业领先的盈利;在销量上,力争再重回200万辆的规模;在科技与研发上,打造在合资中的新高地;同时实现领先的员工薪酬与待遇,并对上下游3400家伙伴负责,让一汽-大众在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时代,依然是广大用户的第一选择。
“赓续出众,乘势向新”,一汽-大众求的从来不是“独美”,而是与合作伙伴,与用户朋友“一起出众”,这也是其与时代同频共振,产业报国的重要担当。
02 战略背后:穿越周期的体系韧性盛金缘证券
五年时间,实现五大领先,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宏伟。
而一汽-大众立下这个Flag,有着如此战略定力的背后,是一汽-大众34年来深耕中国市场,千锤百炼所铸就的“护城河”——足以穿越周期的强大体系力。
而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,竞争焦点从单一产品转向全价值链体系能力。
因此,在产业层面,一汽-大众率先引入全球先进的技术标准与成熟的管理体系,康采恩制造体系、奥迪特质量评审体系、经销制销售模式、AC人才选拔体系等,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。

制造体系上,完成长春、成都、佛山、青岛、天津的“五地六厂”战略布局,全部建成“无废工厂”,其中两家更是近“零碳工厂”,这并非是一种“环保秀”,而是现代化制造体系竞争力的直观体现。
这种严苛的品牌体系能力建设,不仅奠定了一汽-大众在行业里的品质标杆地位,更让中国汽车产业从“产品输出”向“标准输出”迈进,以体系力为产业竞争力增砖添瓦。
这也为一汽-大众赢得了业内「黄埔军校」的美誉,不仅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汽车人才与技术骨干,更有完整、先进的制造体系与经验。
在这种体系力的硬核加持之下,无论是从品牌,产品,还是销量,都给了一汽-大众最为直观的反馈。
品牌上,一汽-大众完成了从捷达起步,完成大众、奥迪、捷达三大品牌建设,实现了从单一品牌到高端豪华全覆盖;
产品上,先后推出了捷达、、速腾、迈腾、、迈腾与等经典车型,涵盖从轿车到SUV、从燃油到新能源的全矩阵产品谱系,并引领各个细分市场,成为行业新标杆;
在销量上,国内率先突破3000万辆大关,并且每千万突破的速度还在不断加速。从1991年到2014年,一汽-大众用了23年时间,实现了第一个1000万辆;到2020年第2000万辆下线,用时不到6年;而从2000万辆到3000万辆,仅用了5年多时间。
这些最终呈现在经济层面上,就表现为一汽-大众以年销量超160万辆的规模实力,成立34年来,累计营业收入超5.5万亿元,为国家贡献税收超过7300亿元,带动上下游超50万个就业岗位。
从商品引入到本土化研发、从市场开拓到服务升级,这种全价值链的体系能力沉淀,支撑着一汽-大众紧紧抓住转型的历史机遇,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,为构建汽车强国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产业力量,从而续写高价值出行新篇章。
03 以客户为中心 铸就企业文化3.0
3000万辆整车下线,数字背后,代表着3000万个客户家庭的信赖和选择,是3000万份用真金白银书写的真实情感链接。
这份责任重大,因此34年来,一汽-大众始终坚持将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融入产业链的每一环,让安全从达标升维为超越,让品质从可见的承诺沉淀为隐形的守护。
除了以“超国标”的严苛标准淬炼商品品质,更在服务品质的提升上不遗余力,一汽-大众还积极拥抱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品牌、全场景、全生命周期的品质服务体系,为客户提供了“直连、便捷、贴心、无忧”的极致服务体验。

为了感谢3000万客户信赖,现场领导为30位来自大众、奥迪、捷达品牌的客户代表,颁发了专属“3000万辆客户勋章”,并开展“3000万客户感恩季”活动,累计送出93台新车免费使用权(至高1年)。
活动现场,一汽-大众再次选取了6位忠实品牌老友,为他们置换全新座驾,并免费送出一台一汽奥迪A5L作为最后的惊喜大礼。至此,一共送了100台。
这一切正是一汽-大众“创·享之道”企业文化3.0的体现:以“一汽-大众,一起出众”作为全新企业文化核心,以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标杆”为全新愿景,以“造价值经典汽车,创智慧出行生态,促人车社会和谐”为全新使命,以“诚信创造价值,尊重成就共赢”为核心价值观,秉承“以客户为中心的长期主义、利他主义”的经营哲学,和合共生,一起出众!
3000万辆的数字丰碑,镌刻着一汽-大众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振的34年,也昭示着其向智电新时代进发的坚定决心。未来的征程里,没有捷径可走,唯有以“长期主义”深耕技术,以“利他之心”服务用户,以“开放姿态”拥抱变革,这场跨越周期的远征,一汽-大众已然整装待发,一汽-大众以体系韧性为盾,以创新转型为矛,左手紧握3000万用户的信赖,右手擎起“五个领先”的战略大旗,正在书写合资车企转型的新范本。
旺润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